秦都咸阳

时间: 2021-10-25 10:45:10
来源: 区志办
作者: 区志办
责任编辑: 王雷
【字体: 打印

位置、规模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秦咸阳从今渭城区渭城乡冶家台向东,包括窑店、正阳、韩家湾三乡及底张乡一部分,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冀阙是宫廷名,在窑店乡纪家道、赛家沟、牛羊村北部原上。

惠文王时(前337—前310年),咸阳的规模随着宫室的增多而扩大。《汉书·五行志》记:惠文王“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范围由今渭城区塔尔坡向东,包括渭城、窑店、正阳、底张、韩家湾乡及泾阳县蒋刘、高庄两乡的泾河南岸,面积200平方公里。

昭襄王时(前306—前250年),秦在诸侯兼并的战争中节节胜利,版图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都城咸阳也开始向渭河以南发展,先后在渭河南修建了兴乐宫、章台宫等大型建筑群。《三辅旧事》记:“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欲通两宫之间,作横桥。”都城规模,奄有今西安市未央区辖境,面积260平方公里,连同渭北,总面积约460平方公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快更大地扩展都城规模。其扩展步骤为:(一)在渭北“咸阳北阪”,首先“因北陵营殿”,扩建先王宫室。其次,建造风格各异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宫殿。在渭南,增修“诸庙及章台、上林”,修建信宫,扩建横桥,宫与宫之间“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增加了咸阳境内宫殿的建筑密度。(二)修建阿房宫。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渭南上林苑中营造咸阳最大的宫殿——朝宫。“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这一工程,与在骊山修建始皇陵同时进行,参加修建的人数,仅“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阿房前殿的面积,约合今87万平方米。其遗址在今西安市三桥镇南,东起巨家村,西至古城村,夯土断续长1300米,南北宽约500米。基址高出地面20米左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三)将咸阳旁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个宫观,用“复道”和“甬道”互相勾通,使得由秦先公先王至秦始皇相继修造的“关中计宫三百”中的百分之九十的宫殿连为一体,形成了以咸阳宫为中心,“北至九嵕、甘泉,南至户、杜,东至黄河,西至千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弦,穷年忘归,犹不能遍”的大都会区。其范围南起今户县,北到淳化约100公里,西起千水、东至黄河约250公里,总面积25000平方公里。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设计,大都以“象天”作为指导思想。但秦以前,这种思想只具有名称上(如商代的天邑)和建筑物形体上、户牖数量上(如周代的明堂)的象征意义,没有实际的天象内涵。秦都咸阳在其建筑设计中,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而且还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征象”至“体象”的阶段,使都城与天象的关系,呈现出对应关系、坐标关系和演绎关系三种类型。

(一)对应关系。是指都城建筑于平面各点与空中星象平面各点具有垂直的投影关系。秦人在其都城的设计中,把冬至前后傍晚位于咸阳天顶的银河和仙后星座旁围的主要星宿与渭河横桥附近的主要宫苑的位置,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使天象与地体互相对应。上述关系,在《史记》和《三辅黄图》里均有记述:秦始皇“廿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极。”“三十五年……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以冬至前后晚6~8时咸阳市区天顶120度视角的天象印证,秦咸阳附近宫殿与天空星象在平面布局上极为相似:

——天汉与渭水。天汉简称汉,亦名河汉、云汉、霄汉、天河等,今名银河。冬季初夜横亘天顶,各个星座(星宿)分布于河中及其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两岸宫苑殿观,错落有序,与天上星群,上下交辉,垂直相映。 ——紫宫与咸阳宫。紫宫星群大部分在小熊星座和天龙星座内。冬夜,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宫,在银河北部,为天之中央,地面上,咸阳宫为皇帝常居之地,在渭河北部,与天上的紫宫,遥相对应。 ——阁道与横桥。阁道六星,在仙后星座内,这六颗星,在银河中南北排为一条直线,直跨银河(绝汉)。位于咸阳宫南部渭河上的横桥,经秦昭王创建,秦始皇扩建,“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八百五十柱,二百一十二梁。桥之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桥长合今526.68米,宽13.8米。横桥像天上的阁道连接紫宫与营室一样,把地面上的咸阳宫与阿房宫连接起来。 ——营室与阿房宫。营室在飞马星座内,由廿八宿之室、壁二宿组成。四颗亮星,在银河以南、阁道南偏西成正方形排列。名称很多,有清庙、天庙、定星、水星、离宫等。地面上的阿房宫,前殿也是方形,位置在横桥南偏西处,与营室也是垂直相对的。

与星象位置对应的建筑实体还有:咸阳宫西部的市井、手工业、商业区与紫宫西部的织女、扶筐、辇道、天厨等星相对,咸阳宫东部的兰池宫,与紫宫东部的咸池(五车)星相对。阿房宫西部的章台与营室北部的渐台星相对。 横桥东南的信宫(天子祭祀之地)与奎宿(天之府库)娄宿(牧养牺牲以供祭祀)相对。渭河南之上林苑与银河南之天苑星相对。

(二)坐标关系。是指地面建筑与特定星宿具有时间或空间上的指向性和定位性关系,在秦都咸阳的建筑设计上,具体表现为横桥与牵牛星的关系。

牵牛六星,在阁道和营室的西南部,黄道十二宫之一的摩羯星座内。 ——战国秦的历法,继承夏历的传统,以太阳两次通过冬至点(因这一天白天时间最短,古名日短至)的时间(即第一次日影最长到第二次日影最长时)作为一年。秦人测得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太阳的位置在“牵牛初度”,所以后来就以太阳居于牵牛初度的时间,作为一年的起点。按现代天文学确定的岁差常数计算,冬至点在牵牛初度的起止时间,应是公元前371~300年。秦迁都咸阳的时间是前350年,恰在这个时间之内,秦历的制定,标志着战国时中国天文学的最高成就。由于历法准确,耕、种、收、藏不误农时,秦国的农业生产也因此得益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秦人对牵牛星给以特别的重视,在建造横桥时,使桥的走向与日影最长时的牵牛星直线相对。那时,每年日影最长的一天,太阳同牵牛星一起出没,午时正好在咸阳天顶的正南方。横桥在这里,除了桥本身的功能外,还起着测量冬至点与牵牛星位置的大型圭表的作用。《三辅黄图》中“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话就是对横桥这种作用的具有科学意义的概括。

(三)演绎关系。是指以天象中某些概念为前提,对都城建设中的某种布局进行推演的逻辑关系。秦统一中国后的第十年(前212年),始皇说:“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这段话明显地表示了要把阿房宫作为咸阳中心的意图。阿房宫的位置在咸阳的西南部,同先秦一些主要诸侯国把都城西南部作为中心区的做法很是合拍。但是,此种以西南为中心的思想开始与天象并无瓜葛。《晏子春秋》中记载齐景公新建宫室,位于城之西方。景公问晏子,为什么要放在西方,晏子回答说:“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由此可见,春秋时,把宫城放在都城西南的作法主要是为“尊周”。此后,人们将当时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逐步附会进来:在空间上,西南处于十二支序列的“未”位。在时间上,古历记月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为每年的第一月,即正月,六月为一年之中,这时斗柄指向“未”位,古历记日月,以平明太阳处于“寅”位开始,“未”位为一日之中。在岁星记年中,丰镐之地,处于十二次的“鹑首”之次,于十二辰对照也处于“未” 位。所以,以“未” 地作为中央的思想,是战国以后,人们在“尊周” 愿望的基础上,从当时对时空的认识中演绎出来的。最能体现这种演绎的,是西汉初在长安西南建立的未央宫,它不仅从方位上“据坤灵之正位” ,而且从名称上显示了以“未”地作为中央的明确含义。

功能、布局

秦都咸阳的城市功能,从秦昭王开始逐步从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城”的功能向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市”的功能转化。这种转化主要表现在市区不断扩大,城郭没有增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没有扩大城郭,只是“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表河以为秦东门,表千以为秦西门”、“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以咸阳周围的山水,作为象征性的城池门阙。与此相反,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以“驰道”、“直道” 为干线,把首都与全国连为一体的交通网络,交通发达带来首都的经济繁荣,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市井数量不断增多。从文献记载和近年来出土的陶器印文可知:秦咸阳市内的手工业作坊就有33里之多。旁围还有惛市(今杨陵区)、槐里市(今兴平)、杜市(今长安)、栎市(今阎良)、丽市(今临潼)、平市(今秦都区)、直市(《长安志》云:在渭桥北)、芷阳(今西安市灞桥区)、美阳(今扶风)。此外还有专业市场,如“奴市”、“军市”等。在市井中心,设立“市亭”以加强管理,并制定了校正度量衡器的《效律》,货币折算的《金布律》,商品交换的《关市律》等一系列经济管理法律。

秦都咸阳主要宫苑与天象位置对照示意图


咸阳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有一定的规划。秦在144年的都城建设中,功能区大的划分有三次。第一次由秦孝公至惠文王,咸阳只踞渭北,大体以今窑店镇为界,东部为宫殿区,西南部为工商居民区,西北部为陵墓区。第二次,由秦昭襄王将咸阳扩展到渭南之后,在渭南以兴乐宫为界,兴乐宫以东至芷阳、丽邑为陵墓区,以西为宫殿区,以南为游猎区。第三次,秦始皇除了扩大宫室,增广市井,修筑道路外,主要在都城北部修建了郑国渠,形成了拥有二百多万亩旱涝保收田的农垦区,为京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秦都咸阳的建筑布局,是以渭河为纬向轴线,以咸阳宫为经向轴线,以两线交点横桥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去的,建筑物分布在两个同心圆范围。第一个同心圆为建筑密集区,即都城中心。在中心区南北轴线及其附近,由北向南有望夷宫、咸阳宫、横桥、兴乐宫、阿房宫。在东西轴线及其旁围,由西向东,渭北有六国宫殿、居民区、咸阳宫、直市、兰池宫。渭南有章台宫、阿房宫、长信宫、兴乐宫等。第二个同心圆为疏散建筑区,即中心区外的辐射区,其范围大体相当内史的辖域。建筑物也是沿经纬两条轴线及其旁围分布的。在渭河两岸由西向东,有位于今宝鸡县的羽阳宫、虢宫,凤翔县的 囊泉宫、蕲年宫、棫阳宫,扶风县的高泉宫,周至县的长杨宫,乾县的梁山宫、甘泉宫,灞桥区的芷阳宫;临潼县的步寿宫、步高宫,渭南市的平阳宫等。沿咸阳宫南北轴线及其旁围分布的,由北向南,有今淳化境内的林光宫,泾阳境内的池阳宫,户县境内的萯阳宫,长安境内的宜春宫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